回顧上賽季在獨行俠的表現(xiàn),丁威迪出戰(zhàn)79場常規(guī)賽,其中30場首發(fā),場均能貢獻11.0分2.6籃板4.4助攻。表面數(shù)據看似尚可,但深入分析就會發(fā)現(xiàn)他的效率令人擔憂——投籃命中率僅41.6%,三分命中率33.4%。更致命的是他在防守端的持續(xù)下滑,生涯防守BPM為-0.6,上賽季更是跌至-0.7。當他在場上時,對手的投籃命中率會提升1%,三分命中率更是飆升3.4%。
數(shù)據分析清晰地揭示了丁威迪在場上的負面影響:當他在場時,獨行俠每百回合凈負對手5.0分;而當他休息時,球隊反而能凈勝3.4分。這個-222的累計正負值在全隊墊底,且遠遠落后于其他隊友。主教練基德顯然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,在關鍵的附加賽中,丁威迪的出場時間被壓縮到極致——對陣國王僅出戰(zhàn)2分鐘,面對灰熊也只打了4分鐘,兩場比賽均一分未得。
黃蜂簽下丁威迪的決定從一開始就令人費解。作為一支正處于重建期的年輕球隊,黃蜂后場已經擁有拉梅洛·鮑爾、特雷·曼恩等潛力新星,還在選秀大會上用四號簽選中了克尼普爾。在這樣的陣容配置下,簽下一名32歲且防守存在明顯短板的老將,確實不符合球隊的長期規(guī)劃。季前賽中,丁威迪的表現(xiàn)也沒有給球隊留下深刻印象。出戰(zhàn)的兩場比賽分別只得到0分2助攻和6分4助攻,存在感相當有限。最終黃蜂選擇在開賽前裁掉他,雖然殘酷,但從籃球角度而言是可以理解的決定。
令人稍感意外的是,丁威迪最終選擇了歐洲賽場而非CBA。作為某國產品牌的代言人,加盟CBA本可以更好地維護他的商業(yè)價值。但或許是對重返NBA仍抱有期待,他選擇了在歐洲保持狀態(tài)這條道路。從2014年的38順位秀到在NBA征戰(zhàn)11個賽季,丁威迪的職業(yè)生涯已經堪稱成功。巔峰時期他場均能砍下20+分,并帶領籃網打進季后賽。但在這個優(yōu)勝劣汰的聯(lián)盟中,32歲的他終究沒能逃過被時代淘汰的命運。
如今轉戰(zhàn)歐洲,或許是他職業(yè)生涯的最佳選擇。希望有朝一日,我們還能在NBA的賽場上再次看到他的身影。
相關直播
暫無相關直播
相關錄像
相關集錦
相關短視頻
回頂部